会务要闻

蔡载经的家国情怀
\
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福建省委原主委蔡载经,于2017年5月27日0时16分离开了我们。

 

我们的沉痛之情无以言表,惟刊出本文,回顾蔡老生平轶事,以寄哀思,深切缅怀蔡老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奋起抗争

蔡老生于1920年,灾难深重的中国,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读书报国之志,然而他的学历只有初中毕业,外加三个月的高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辍学了,在晋江安海养正小学任教,怀着民族的义愤,积极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文艺宣传活动中,成为“养小剧团”的一名业余“明星”演员。那时他才18岁,第一场演出是在学校操场上,周围已听到隆隆的炮声,厦门沦陷在即。但是从这天开始,养小剧团抗日宣传演出坚持了8年。剧团不仅在学校演,还深入到渔村、小集镇、前线,还出版壁报等。“养民气、唤国魂”是剧团的宗旨。他们白天在树下上课,晚上排练、演出。1945年8月,剧团赴石码、漳州演出,行至同安灌口,突然闻讯“日寇无条件投降”,全团高兴得一口气跑至石码,在那里连续演出了三天,又转程到漳州再演三天,场场爆满,而每场的主演则是高秀鸾、蔡载经。

\
\

▲安海镇养正小学抗日剧团部分老演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前排左三为蔡老

 

 

蔡老不仅参加了抗战戏剧演出,同时还积极与中共地下党联系,于1942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友丝读书会”。读书会从研究教学法入手,逐步过渡到对人生观、时局的讨论。通过学习,他们接受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宣传,明白了皖南事变等的真相。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友丝”的骨干成员分别打入福建各主要报刊任记者、通讯员,蔡载经为泉州《时代晚报》记者。“友丝”对媒体的渗入,为揭露当地黑暗面、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取得了一定话语权。

\
\

1948年,安海地方人士倡议筹办一个地方小报《安海新报》,以沟通南洋乡侨消息,争取侨汇。因为报纸是向海外发行的,中共地下党认为是机会,可以通过它向海外作宣传,防止地方反动势力对群众的欺骗和对共产党的谩骂。为了生存,党指示报刊要办成灰色的,总编人选由蔡载经考虑。蔡老即联系他的老师,厦门市立中学教师,原“养小剧团”导演廖文友,请他出来组建编辑部。后来蔡老又介绍了三名共产党员加入,所以编辑部五个人中竟有三人是中共地下党员。创刊初期,蔡老积极帮助、扶持报纸走上轨道。他以“罪人”、“安民”等笔名在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呼吁热血青年不但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还需注入预防时疫、救治病态社会,与黑暗搏斗的勇气。《安海新报》一时成为南洋乡侨喜爱的小报。后来,报纸终因揭露时弊,伸张正义,在开办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反动势力扼杀了。
 

\
\

△2015年9月2日,受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领导委托,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党派处处长吴景生一行专程前往泉州,看望慰问原省政协副主席、原民建省委主委蔡载经同志,并发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49年7月,就在《安海新报》被扼杀的时候,解放的曙光已出现在福建的天空。此时蔡老已是泉州电灯电力有限公司的会计主任。1916年当地华侨人士集资创建了泉州电灯公司,1932年,蔡老的父亲蔡子钦从南洋回来接办旧电灯公司工作。他招募了大批侨资,承办了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任公司经理。临近解放的时候,福建三大电厂中,福州电厂因长期亏损已无力继续发电,厦门电厂则被国民党炸毁。为防止泉州电厂重遭厄运,中共城区泉州工委布署了电厂保卫工作。受许集美、郑种植的指示,蔡载经和电厂王大毅、陈继业两位同志联系,对泉州的政治、社会形势和公司内部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他们一面组织工人护厂,一面对隐藏在厂里的反动分子施压,进行分化瓦解,最终拔掉了国民党安在公司里的钉子。8月31日晚,泉州城通宵达旦灯火通明,迎接解放军进城。谈到这段历史,蔡老有些激动,他对电厂及其职工有着深厚的感情。1952年蔡老任泉州市副市长时,兼电厂厂长。在进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他们家族投资的企业全部参加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电厂得到迅速发展,年发电量增加了三倍多。

 

 

 

为民尽职

在任泉州副市长期间(1952—1966年),蔡老最高兴的就是受党委委托,为人民负责任地修了一条至今保存完好的防洪堤。

 

由于年际、年内雨量不均,加之地面高程差异,千百年来泉州水、旱灾害不断,百姓深受其苦。1953年省人大代表大会做出治理晋江的决定,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泉州进行规划设计。第一期工程于1955年9月破土动工,使用经费100多万元,预计可保护良田3万多亩。但第一期工程完成不久,晋江即发生特大洪水,洪水越过堤坝汹涌而来,37个居委会,52个自然村被淹,直接财产损失达230万元。为彻底根治水患,省政府决定提前兴建晋江下游第二期修堤工程,任蔡载经为第二期修堤工程指挥部副指挥。

 

听到消息后,立刻有二位好友找到蔡老。一位是蔡家世交,说,历史上凡修水利者,成了是功臣,不成则要坐牢、杀头的。另一位是归侨,说,他们家在晋江菜州买了100多亩地种龙眼,特意用石头修坝、修护坡都没能挡住洪水,每年都有土地被冲走,你们用土筑坝怎么能行。但是想到党的信任,想到泉州的灾情,蔡老还是接受了任命,并着手进行调研。他来到福州,福州的防洪堤比泉州早修,也崩过堤。蔡老找到当年参加修堤的王元兴技术员,请他带到崩堤处察看。王技术员握着崩堤的土对蔡老说,修堤不能用江边的土,含泥沙,夯不实,硬度不够,所以很容易垮堤。经过充分的调研,蔡老提出修堤的关键是需要选好土壤,夯压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才能保证大堤的质量。

 

1959年12月10日,修堤的誓师大会在泉州市人民体育场召开。为了保证土质,根据蔡老的意见,选择了离江边较远的东岳山的赤红土做堤心墙,但这一来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搬土。那时正好是反右倾运动,有人评击指挥部在春耕时节,将大量劳动力、耕牛都拉去修堤影响春耕,是右倾表现,要求指挥部将到场的民工、耕牛迅速退回。指挥部睢争存、孙同心两位副指挥是老共产党员,提出宁可戴右倾帽,也不能马马虎虎修堤。他们顶住各种压力,让蔡老安心抓修堤具体工作。1960年6月一、二期防洪堤峻工,合拢成为一长堤,成功地拦住了一次又一次超过警戒的滔滔洪水,确保了泉州古城免受洪涝之灾。当时与泉州防洪堤同时修建的还有漳州防洪堤。由于修建时间较迟,未及完工时,洪水已到来,无法抵御。所以当时全省修的三条堤,唯泉州防洪堤建成的当年即受益。此后,蔡老又受命担任了福建省701工程、金鸡拦河闸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在截流引水、防旱、发电等方面为泉州的水利、电力事业做出贡献。

\

 

不负使命

改革开放后,蔡老已到了花甲之年。从政府一线工作退下来,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文史、多党合作和参政议政上来

 

1981年2月11日,蔡载经当选为第四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分管文史等工作。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文革”期间因写了“三亲”的史料刊登在文史资料上而被挂牌游斗的阴影还在,所以很多人不敢写。然而文史的征集工作又很重要,如果不抓紧,很多东西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蔡老向泉州市政协主席会议提出了四点建议:1、选好文史办公室主任,2、以出版促征集,3、坚决删除左的内容,4、以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为契机先出一辑专刊。主席会议同意了蔡老的意见,成立了办公室,并通过会议宣传和个别动员的方式,使纪念专辑如期出版。据统计,在第四届委员会期间,共征集稿件近200篇,约100万字,编辑出版《泉州文史资料》8集。而这8辑文史资料又与蔡老的笔记有着很大关系。

 

原来蔡老在当副市长期间,无论大会、小会还是各种活动,都亲自作笔记。他当过老师和记者,懂得速写,所以记录比较完整。在没有录音机、复印机、电视、电脑的时代,蔡老的笔记成了一笔重要的财富。在五、六十年代,因台海关系紧张,政府机关的重要资料曾两次进行转移,许多个人资料要销毁。而蔡老的笔记本是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历史的的一段完整记录。经市委同意,蔡老的笔记本被装箱随政府档案一起转移到永春。三年后,政府档案移回泉州时,笔记本才又交还蔡老。只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蔡老到“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三年,笔记本被白蚂蛀蚀了不少。

 

▼1993年5月,民建福建省委会史征集编审委员会在泉州召开成立会暨第一次委员会议,蔡老在会上讲话

\

\

1983年3月,调到民建福建省委和省工商联工作后,蔡老立刻着手我省工商史料的抢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规章制度,摸清“知情人”、“撰稿人”、“掌握资料人”的思想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释疑解惑工作。经过一年努力,《福建工商史料》第一辑顺利出版,省政协原主席陈希仲为它写了发刊词,希望该刊物能为我省经济建设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此后在民建福建省委,蔡老又抓了《民建人物传稿》《民建福建省地方组织志》等选集出版工作。

 

\

改革开放后,为了利用好中央给福建的特殊政策,时任省长胡平召集金融界人士开座谈会,提出3个问题请与会人员讨论:1、福建是否可以建立本省银行,2、是否可以引进交通银行,3、厦门的中外合资银行能否在省里设分支机构。蔡老立刻组织民建金融界会员开展调研,聘请金融界有名望的专家对调研报告进行论证。报告中所写的建议后来均被胡平省长采纳,促成了福建兴业银行的成立,交通银行的引进和厦门合资银行分支机构在我省沿海发达地区设立

 

\

1994年,临近春节前夕,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请民主党派领导来开意见交换会,蔡老作了关于“发挥我省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注资金,以加快瓶颈产业发展”的简要发言。贾书记说,蔡老提出的问题都是我省战略性问题,希望民主党派从这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后来蔡老又进一步组织了这方面的调研,并代表民建福建省委于政协七届二次会上作了发言,其中有关意见、建议均被吸收和采纳。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4号文件)发表了,蔡老非常激动。他撰文在《福建统战理论学刊》上发表。文中写道:“外界往往热衷于探询民主党派人士是否有职有权,而我注意的则是如何能和中共的同志合作共事得更好些。在我参加政权期间,中共给予充分信任,否则我就不能履行我的职责,完成我所承担的任务。”蔡老后来先后担任了省工商联副主委、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和省政协副主席。他注重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撰写了大量参政议政的文稿,提出了许多卓有见识的意见与建议,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与重视。

\
\
\
\
\
\
▼蔡老文稿选集部分篇幅
\ \ \
\ \ \
\ \ \

(文字摘自2010年蔡载经专访稿,作者秦友莲。图片来自民建福建省委。)


上一篇:讣 告
下一篇:七律 悼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