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务要闻

积极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认真履职  主动作为

                                                                                      民建福建省委

                          

     (2008年12月31日,民建福建省委承办了第四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论坛”。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振家作主旨讲话)

        

        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简称民建福建省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总格局中的参政党之一——中国民主建国会的省级地方组织。民建省委机关驻福州市湖东路276号福建省民主党派大楼(“同心楼”)。
  

    截至2008年12月,福建省民建组织已建立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8个设区市委,1个设区市委筹备委员会(龙岩),晋江、福清、南安3个县级市委,8个区工委会,17个总支部,187个支部,6个小组;全省会员总数5084人。会员平均年龄49.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7.8%,经济界人士占80.3%。会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121人,各级政协委员412人,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县处级以上)的30人,担任各级特邀(约)职务的162人。民建福建省委机关现设办公室、组织处、宣传处、调研处、社会服务处;专业机构有:经济、资源、农业、金融、法律、企业、会务、科教、文化、妇女10个委员会;办有《咨询与建议》、《民建闽讯》等会内刊物,主管、主办《海西物流》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CN35(Q)-0089],建立了民建福建省委网站。
   

    1957年4月,作为民建中央派出机构的民建福建省第一届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带领会员和所联系的工商界人士,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方针,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服务。"文化大革命"中,福建各级民建组织被迫停止活动。民建成员经受了严峻的政治考验,没有动摇“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1979年5月恢复活动后,主动配合中共和政府落实统一战线的各项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服务。
   

    1980年1月民建福建省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和"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政党职能"的行动纲领,满怀报国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在服务社会和工商专业培训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发动全省会员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公布实施后,民建福建省委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充分发挥同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和优势,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福建省各级民建组织和全省会员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能力。
   

    2007年6月,民建福建省委顺利完成了新老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在中共福建省委和民建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共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七届民建福建省委在省政协副主席、主委郭振家的带领下,继承发扬民建优良传统,牢记“五个坚持”,发扬“四种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福建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和民建中央九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会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注重把学教活动与民建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突显参政党的特色,在履行职能中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福建广大民建会员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指南;表示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
    围绕中共省委提出的建设两个先行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战略构想,民建福建省委积极发挥与经济界联系紧密的优势,按照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要求,认真筹划参政议政的形式和内容,在服务海西建设上主动作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调研工作上主动作为。设立了外贸及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等两个参政议政调研基地,明确课题联动的调研模式,按照“三级课题,多方联动、落实到人、分段推进、集思广益、多出精品”的模式,以课题为纽带,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联系,对调研工作做到早部署、早落实、早出成效。编辑出版了《建言献策,服务海西》调研论文专集;创办了《海西物流》杂志,向港澳台、东南亚公开发行。一年来,共完成调研课题65项,调研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民建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在建言献策上主动作为。在2008年省“两会”期间,民建福建省委向会员中的省人大代表提供了6件建议案,向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大会发言8篇、提案15篇,其中有3篇得到省委领导批示;各设区市级组织也有不少的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得到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批示,参政议政水平和实效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有1篇信息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用、1篇信息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 三是在策划举办大型活动上主动作为。成功承办了第四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第四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论坛”;举办 “海西物流·商道大讲堂”,成思危主席为“海西物流·商道大讲堂”开讲,300多位省内外企业界人士、学者与会;举办“海西物流”论坛,作为第6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开展了“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物流成员交流会”、民建中央“建华课堂”福建分课堂开班仪式和讲座、“福州保税物流园区与基隆港自由贸易港区业务对接圆桌会议”等系列活动;与民建中央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经贸发展前景研讨会”,两岸三地的6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提出在闽南地区成立国家级“农业合作先行试验区”等建议;举办 “2008年中国载人航天(福州)实物展”,邀请闽籍航天专家中国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到场指导,参观展览的人数约12万人;作为福建省首次以民主党派的名义,应邀组团赴台湾考察交流,促进了闽台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的交流与业务对接的实施,推动了两岸有关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积极拓展服务海西、参政议政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民建中央的高度肯定。四是在推动先行先试上主动作为。为了更好地推动两个先行区建设,民建福建省委加强同民建中央的联系和沟通,先后两次向会中央呈报了关于先试先行和设立海峡经济区建议的书面材料,请会中央继续支持和关心福建的发展,对设立海峡经济区和我省在先行先试方面的建议多做指导、多加呼吁。同时,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福建的对台优势,拓展对台工作的渠道和领域,加强在金融、经济、职业教育、农业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岸同胞融洽感情、深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民间交流,加强与华侨华人的联系,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五是在社会服务上主动作为。把民建中央“思源工程”和 “海西春雨行动”相结合,整合会内资源,引导会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鼓励会员和会员企业在智力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多做工作。在福清筹建了第一个教育活动基地,积极筹备全省第一家面向农民工的公益学校——厦门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建立教育活动基地,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8年福建省会员和会员企业在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和慈善事业方面共捐资3071万元,为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捐款960万元、捐物120万元。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省民建会员心系灾区,踊跃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共计 6463.96万元,在全国各省级民建组织中排列第三位;会员们立足本职,各尽所能,自觉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全省有30名会员被民建中央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当前,福建省民建会员正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福建省委和民建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弘扬民主、团结、创新、奉献的民建精神,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谱写民建光荣历史的新篇章。

       

         (2008年4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在民建福建省委主办的“海西物流·商道大讲堂”上演讲)

          

                        (2008年6月3日,民建福建省委组织会员赴闽北山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稿件来源:《人民政协报》2009年3月11日

责任编辑:湖边


    

 

 

                                     

 


上一篇:民建福建省委举办扶持企业发展座谈会
下一篇:胡永奎、林秀清等荣获民建中央优秀作品(征文)表彰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