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民建福建省委机关工会部分会员参加了高士其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暨高士其铜像揭幕和高士其故居开放仪式,以及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研讨会。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伟大的科学思想传播者。1905年11月1日生于闽侯(今福州),1918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1927年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读医学博士课程。1928年在实验时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造成终身残疾。他以惊人的毅力带病读完博士课程,于1930年归国。1937年到延安,毛泽东称他为“中国红色的科学家”。他身残志坚,长期致力于科普创作,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被誉为“中国科普之父”。高士其1988年逝去后,中共中央审定的悼词中称他为“中华民族的英雄”。1999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81年发现的国际编号“3704”的小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会员们说,在高士其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自强不息、百折不回的美德与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