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16 浏览次数:2862次
到2020年,我省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明显优化,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14日,省发改委召开2012年第四季度新闻通气会,介绍了《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该规划今年起开始实施,明确了未来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
形成“三大战略格局”
《规划》明确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一是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格局,加快开发建设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 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龙岩产业集中区等重点开发区域,构建以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为中心,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 线走廊、主要港口为依托,以多个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国家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为主要支撑点,以一些中心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格局。
二是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以“五江两溪”为主要水生生态廊道,以武夷山—玳瑁山山脉和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以近岸海域和海岸带为门户屏障,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点,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全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三是构建现代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以热带南亚热带粮食、水果、茶叶、花卉、蔬菜及水产业等为重点的闽东南高优农业区,以粮食和茶、菌、反季节蔬菜 等为重点的闽东北山地农业区,以生态型畜牧业和粮食、林、水果等为重点的闽西南绿色农业区,以优质稻米和林、果、茶、菌、奶业等为重点的闽西北山地绿色农 业区,形成以四大特色农业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产品供给安全战略格局,努力推进形成闽东南沿海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 业和闽西北绿色农业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福州、厦门、泉州为优化开发区域
《规划》提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模式,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次序,完善开发政策。根据《规划》,我省主体功能区的总体布局是“沿海一线、山区三点”。
优化开发区域主要指那些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包括福州、厦门和泉州中心城区,共9个区。其中福州中心城区要 提升省会中心城市功能,强化科技、金融、商贸、物流、教育、文化、等功能,加快发展集研发、营销、结算、资本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经 济”,提升第三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建设马尾片区,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并优化产业集聚发展;优化生 态环境,加强内河整治,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市、县建设,形成山水相融的生态宜居环境。
《规划》要求优化开发区域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参与全球、全国分工与竞争的层次,建设成为带动全 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福建重要的创新区域、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区、全省人口规模与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在全省产业升级、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等方面起示范 带头作用。
197个区域禁止开发
《规划》提到32个县(市、区)为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集聚产业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城市规模,成为支撑未来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34个县(市)为限制开发区域,要在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同时允许通过集中布局、点状开发建设产业集中区等适度发展非农产业,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和生态产业发展水平。
《规划》提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模式,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次序,完善开发政策。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7类,共197处,其中国 家级禁止开发区域69处。涉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3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51个,其中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16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8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8个;省级以上湿地10个;省级以上地质公园11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43个。规 划提到这些禁止开发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主体功能区“政绩”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
“这个规划是科学开发我省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编制实施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国土空间科学分区和功能定位,统筹谋划国土空间建设布局, 合理引导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规划》明确提出,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要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如果不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开发,就会影响到对领导干部的评价。
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起步之年,希望通过全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宣传好、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他表示,下一步,省发改委将牵头并督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布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实施《规划》与 推进山海协作统筹起来,努力实现“人往沿海走、钱往山区拨,沿海发展产业、山区保护生态,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山海互动”。并选择部分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 品主产区,作为省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探索限制开发区域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