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对性。是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从中找出班会的主题如针对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纪律涣散等现象。可举办“团结就是力量”主题班会,当学生随地扔馒头不珍惜粮食时,可举办“粒粒皆辛苦”主题班会;二是从社会和学校环境中寻找主题,如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可举办“我心中的周恩来”主题演讲会。班会有了针对性,就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2 、参与性。一切教育活动只有当学生参与进来时,才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主题班会不仅是德育的主渠道,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会中来,从班会的策划、会场的布置到活动的主持等,都可交给班干部或其他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尽量做到每位同学在活动中都有事可做。
3 、形式的多样性。如果经常以一种模式开展班会,学生往往感到腻烦。因此,答辩式、演讲式、游戏式等多种形式的班会。
4 、总结性。任何活动都要有始有终,既要重视活动的准备,更要重视活动的总结。对主题班会的总结往往是对活动意义的升华。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认识。